科號Course Number:09420ANTH670200 學分Credit:3 人數限制Size of Limit:
中文名稱Course Title:客家社會與文化
英文名稱Course English Title:Hakka Culture and Society
任課教師Instructor:莊英章
上課時間Time:R2R3R4
上課教室Room:人社C304

課程大綱:
copied from 09220ANTH670200客家社會與文化 by system!!!



一、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客家社會與文化課程綱要

九十二學年第二學期
授課老師:莊英章

一、課程大綱
客家研究在二十世紀的九○年代,隨著地方文化與族群認同研究風氣之興盛,而格外受到海內外學者重視,並提出客家學建構的呼籲。要展現客家文化的特殊性,不能仍停留在族群中心論的視野,必須從族群互動的角度,尤其是貫時性的歷史社會變遷的角度,來探討客家文化在不同區域發展的族群關係與歷史文化過程。其次,客家族群是透過哪種文化邏輯來選取其所認可的特色,而成為一種文化認同,並在實際的生活上發揮功能,一些同時性的社會結構分析,將成為分析漢人社會之多元文化現象的堅實基礎。最後,透過文化實踐的論述,從實踐論的典範出發,期望能透過探討客家族群在特殊的歷史脈絡中被建構成一個想像共同體的歷史文化過程。總之,有關客家社會文化的探討,除了考慮族群的互動、認同與文化實踐的貫時性及同時性的分析外,更應從事區域性的比較研究,這樣才能建構所謂的客家學。
本課程將專注於研讀客家社會與文化等相關著作,內容包括:(一)客家研究的理論與方法;(二)客家源流;(三)客家族群的對外拓墾與遷移過程;(四)客家族群的生態與經濟體系;(五)客家族群的家族與宗族;(六)客家族群的社會結構;(七)客家之歲時祭儀與生命禮儀;(八)客家之宗教信仰與活動;(九)客家婦女;(十)客家之物質文化;(十一)客家族群與社會運動;(十二)結語:客家研究之展望。




客 家 社 會 與 文 化

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九十二學年第二學期
授課老師:莊 英 章
電話:02-26512591(O)/02-24520669(H)
e-mail:chuangyc@gate.sinica.eud.tw
上課時間與地點:週一下午二時至五時,人社院C304

一、客家研究的理論與方法
(一)必讀資料
羅香林
1975(193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古亭書屋。
莊英章
〈試論客家學的建構:族群互動、認同與文化實作〉,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4(4):40-43。
蔣炳釗
1995 〈試論客家的形成及其與畬族的關係〉,收錄於莊英章、潘英海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71-301,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Leong, Sow-theng(梁肇庭)
1997 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 Pp. 1-18. Stanford : Stanford U. Press.
(二)參考資料
蔣炳釗
1993 〈關於客家形成問題的思考〉,中南民族學院學報6:57-62。
劉佐泉
1994〈客家研究「三疑」試探〉,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汪祖德
1994〈客家研究的理性思考〉,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908-914。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徐杰舜
1999 客家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徵:華南漢族族群研究之三 廣西民族研究

二、客家源流
(一)必讀資料
羅香林
1989(1950)《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謝重光
1995《客家源流新探》,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陳支平
1997《客家源流新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房學嘉
1996 《客家源流探奧》,台北:武陵出版社。
Cohen, Myron
1996 The Hakka or “Guest People”: Dialect as a Sociocultural Variable in Southeast China. In Nicole Constable ed., Guest People: Hakka Identity in China and Abroad. Pp.36-79. Seattle: U. of Washington.
(二)參考資料
羅香林
1975(1933)《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古亭書屋。
陳運棟
1981《客家人》,台北:聯亞出版社。
吳福友
1994〈客家稱謂的由來〉,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王 東
1994〈論客家民系之由來〉,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張佑周
1994〈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客家人的界定試論〉,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三、客家族群的對外拓墾、遷移歷程
(一)必讀資料
陳運棟
1989 《台灣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
劉正剛
1997 閩粵客家人在四川。南宁:廣西教育出版社。
吳學明
1986《「金廣福」墾隘與新竹東南山區之開發》,師大歷史所專刊14, 台北:師大歷史所。
尹章義
1991〈台灣移民開發史上與客家相觀的幾個問題〉刊於《中國海洋發展史論文集》第四。pp260-282。南港:中研院社科所。
Kiang, Clyde
1992 The Hakka Odyssey & Their Taiwan Homeland, PA: Allegheny Press.
Leong, Sow-theng (梁肇庭)
1997 Migration and Ethnicity in Chinese History. Pp. 18-36. Taipei: SMC Publishing INC.
(二)參考資料
尹章義
1989 〈閩粵移民的協和與對立〉刊於《台灣開發史研究》第四。pp439-480。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7 〈台灣客家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台灣文獻48(2):1-14。
石萬壽
1985 〈乾隆以來台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東海大學歷史學報第七期
1986 〈乾隆以前台灣南部客家人的墾殖〉,台灣文獻37(4):69-90。
劉 平
2003 被遺忘的戰爭:咸丰同治年間廣東土客大械斗研究 1854-1867。北京:商務印書館。
宋 超
2001 清廷四川移民政策的演變:兼論客家遷徙四川問題。重慶師院學報

四、客家族群的生態與經濟體系
(一)必讀資料
洪馨蘭
1999 《菸草美濃:美濃地區客家文化與菸作經濟》,清華人類學叢刊,台北:唐山。
張維安、黃毅志
2000 〈台灣客家族群的社會與經濟分析〉,刊於徐正光主編《歷史與社會經濟》,Pp.179-208, 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黃蘭翔
2000 〈以「風水」觀點論客家人的住家環境〉。刊於《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徐正光主編,頁153-190。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 侃
2000 〈客家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基層組織的變遷:以閩西為考察物件〉。刊於《歷史與社會經濟》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徐正光主編,頁337-358。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Hase, Patrick
1995 The Alliance of Ten: Settlement and Politics in the Sha Tau Kok Ares. In
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 David Faure and Helen
F. Siu eds., Pp. 123-160.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參考資料
Pasternak, Burton
1972 Kinship and Community in Two Chinese Villages. Stanford: Stanford U. Press.
Guests in the Dragon: Social Demography of a Chinese Distriet, 1895-1946. New York : Columbia U.Press.
徐正光編纂
1977 《高雄縣客家社會與文化》,鳳山:高雄縣政府。
孔永松、邱松慶編著
1988 《閩粵贛邊區財政經濟簡史》,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Martin, Howard J.
1992 Early Colonial Land Tenure and Family Structure in Chung-hsin.刊於陳秋坤、許雪姬主編《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臺北:中研院。
羅烈師
1997 《新竹大湖口的社會經濟結構》,新竹:清華大學社人所碩士論文。
王 東
1998 《客家學導論》(第七章),頁186-205。臺北:南天書局。
孔永松
2000 〈二十世紀二O~三O年代閩西土地改革與客家文化〉。刊於《歷史與社會經濟》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徐正光主編,頁359-377。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五、客家族群的家族與宗族
(一)必讀資料
Cohen, Myron(孔邁隆)
1976 House United, House Divided. New York : Columbia U. Press.
1969 Agnatic Kinship in South Taiwan, Ethnology 8:167-182
莊英章
1994 《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社區的比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孔永松、李小平
1995 《客家宗族社會》,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楊彥杰
1996 《閩西客家宗族社會研究》。香港國際客家學會、海外華人研究社、法國遠東學院出版。
謝 劍、房學嘉
1999 《圍不住的圍龍屋:記一個客家宗族的復甦》,嘉義:南華大學。
Skinner, William
2003 Family and Reproduc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 Comparison of Cantonese, Hakka, and Yao. Asina Anthropology 2003:1-48
(二)參考資料
孔邁隆 (Myron Cohen)
1976 〈台灣的中國家庭制度〉,刊於喬健主編《中國家族及其變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
孔永松
1994 〈略論明中葉後客家人的家族制的發展〉,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619-624,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謝 劍
1996 〈圍不住的圍屋:對一個客家宗族復甦的初步研究〉,刊於劉文章編《客家宗族與民間文化》,pp83-98。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譚偉倫(編)
2002 粵東三州的地方社會之宗族、民間信仰與民俗。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司徒尚紀
2001 嶺南歷史人文地理 : 廣府、客家、福佬民系比較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六、客家族群的社會結構
(一)必讀資料
謝 劍
1981 《香港的惠州社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房學嘉編
《梅州河源地區的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楊彥杰
1997 《閩西的城鄉廟會與村落文化》,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劉曉春
2003 儀式与象征的秩序。一個客家村落的歷史、權力与記憶。北京:商務印書館。
Cohen, Myron
1992 Land, Corporations, Community, and Religion Among The South Taiwan Hakka During Ch’ing. 刊於《臺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陳秋坤、許雪姬編,頁167-194。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室。
七、客家之歲時祭儀與生命儀禮
(一)必讀資料
末成道男
1994 〈由功德儀禮所看出的客家特徵〉,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253-26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陳運棟
1991 《台灣客家禮俗》台北:台原出版社。
張祖基等著
1986 《客家舊禮俗》台北:眾文出版社。
楊彥杰主編
2002 《長汀縣的宗族、經濟與民俗》(下)。香港:國際客家學會等。
Chan, Win-hoi
1995 Ordination Names in Hakka Genealogies: A Religious Practice and Its
Decline. In 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 David Faure
and Helen F. Siu eds., Pp. 65-82.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二)參考資料
劉錦云
1994 〈試論客家文化中的禁忌習俗〉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國際客家學論文集》。pp303-31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劉義章, 鄒一清
2001 四川客家民俗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八、客家之宗教信仰與活動
(一)必讀資料
莊英章
1989 〈新竹枋寮義民廟的建立及其社會文化意義〉,刊於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民俗與文化組,pp223-240.台北:中研院。
房學嘉編
1996 《梅州地區的廟會與宗族》,香港:國際客家學會。
邱彥貴
1992 〈三山國王是台灣客屬的特有信仰?〉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3期。pp66-70。
2000 〈從祭典儀式看北台灣義民信仰〉,刊於徐正光主編《宗教、語言與音樂》,Pp.1-47,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陳春聲
1986 〈三山國王信仰與台灣移民社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4:61-114。
李豐楙
1994 〈台灣中部「客仔師」與客家社會:一種社會變遷中信仰習俗的起伏與消失〉,刊於徐正光等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217-242.台北:客家雜誌社。
楊彥杰
2000 〈輪祀圈:寧化治平的華光大帝崇拜〉,刊於徐正光主編《宗教、語言與音樂》,頁49-80。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謝重光
2000 〈閩西客家定光佛信仰的形成與傳播〉,,刊於徐正光主編《宗教、語言與音樂》,頁119-148。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二)參考資料
莊英章、許書怡
1995 〈神、鬼、與祖先的再思考:以新竹六家朱羅伯公的崇拜為例〉。刊於《台灣與褔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莊英章、潘英海合編,頁97-1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楊鶴書
1994 〈仁居地區客家人宗教信仰考察〉,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261-27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郭志超
1996 〈閩客民俗宗教的比較研究〉,收錄於莊英章、潘英海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71-301,南港:中研院民族所。
陳尚文
1987 《新埔義民廟祭祀圈結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彥
1994 〈三山國王廟與台灣客家人的分佈〉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國際客家學論文集》。pp79-85。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謝 劍
1994 〈清代嘉應地區客家神統的結構與功能分析〉,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293-302,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九、客家婦女
(一)必讀資料
李泳集
1996 《性別與文化:客家婦女研究的新視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房學嘉
2000 客家女性在宗族社會中的地位:以梅縣丙村溫氏仁厚祠為例。刊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客家與當代世界》,徐正光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英章、武雅士(Arthur Wolf) 
1994 〈台灣北部閩、客婦女地位與生育率:一個理論假設的建構〉。刊於《台灣與褔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莊英章、潘英海合編,頁97-112。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Constable, Nicole
2000 Ethnicity and gender in Hakka studies . 刊於《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 聚落、宗族與族群關係》,徐正光編,頁365-39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二)參考資料
莊英章
1994 《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閩客村落之研究》,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侯憲華
2003 〈性別與社會分工:以梅縣客家婦女為研究重點〉,發表於《客家文化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梅州: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

十、客家之物質文化
(一)必讀資料
羅香林
客家建築,刊於客家研究第一集。上海 : 同濟大學出版社。
林嘉書
1995 《土樓與中國傳統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楊彥杰
2000 〈客家菜與客家飲食文化〉。刊於《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63-380。臺北:中國飲食文化基會。
國分直一
1980 《臺灣民俗學》,林懷卿譯。台南:世一書局。
陳 板、李允斐
1991 〈日久他鄉是故鄉:台灣客家建築初探〉,刊於徐正光主編《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頁30-47。台北:正中書局。
(二)參考資料
楊國楨、陳支平
1993 《明清時代福建的土堡》,台北:國學文獻館出版。
方 擁
1994〈論客家土樓建築的歷史文化背景〉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443-452,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李連蕊
1994〈三江文化的時空差異:客家文化的時序性與區域性引論〉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客家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pp135-144,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黃漢民
1995 《土樓客家民居》,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李幸祥
1997 《六堆客家故事》。?山:高雄縣文化中心。
十一、客家族群與社會運動
(一)必讀資料
蘇裕玲
1995 《族群社區與族群書寫:當代台灣客家意識展現的兩個面向》,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怡萍
2003 〈本文、傳說與多元族群論述:以劉三妹故事為例〉。發表於「客家族群、多元文化學術研討會」。
Martin, Howard J.
The Hakka Ethnic Movement in Taiwan, 1986- 1991, in Constable , Nicole ed.Guest People:Hakka Identity in China and Abroa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onstable, Nicolas
1996 Hakka Christian expressions of Hakka Identity, in Constable , Nicole ed.Guest People:Hakka Identity in China and Abroad.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Nicole Constable
1994 Histor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akka identity. In Ethnicity in Taiwan :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Chen Chung-min, Chuang Ying-chang, Huang Shu-min. eds., Pp. 75-89. Taipei :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二)參考資料
徐正光
1994 〈台灣的族群關係:以客家人為主體的探討〉,刊於徐正光等編《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頁381-399,台北:客家雜誌社。
Martin, Howard J.
1994 Taiwan Hakka Ethnic Movement: Inventing Ethnicity. 刊於謝劍、鄭赤琰主編《國際客家學論文集》。pp223-240。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Nicole, Constable
1994 Christian Souls and Chinese Spirits: A Hakka Community in Hong Kong.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 of California Press.
Erbaugh, Mary S.
1992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Hakkas: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s a Hakka Enterprise. The China Ruarterly 132 :937-968.

十二、結論:客家研究之展望
Lozada, Jr. Eriberto P. 
1998 A Hakka Community in Cyberspace: Diasporic Ethnicity and Internet. In On
the South China Track. Sidney C. H. Cheung ed., Pp.149-182. Hong 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