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聖公會神學的際遇~第一次
上上週 我答應聖公會的牧師擔任陪讀導師
也就是說 我要跟一位剛受洗的人一起上基要真理(這是個人用詞)
不過 對方事實上也並非不了解
是一個曾經在信友堂、天主教擺盪的信徒
他在復活節守夜受洗

這是一個有趣的開始
我在聖公會來來去去做研究 大約有一年了
不過 我真的沒有好好留在那邊聚會
因為 我一開始只覺得那裡是「田野地點」
在復活節的節期中 我開始發現這教會吸引我之處
四天的受難節期裡 我感受到神透過教會禮儀在跟我說話
真的是很不一樣的經驗
而與此同時 牧師也對我進行了這個邀約

不過 事實上 這個邀約 也是牧師讓我有機會接觸聖公會的「神學」
PS對於是否真存在聖公會的神學 是可以存疑的?
一開始 我在想...基要真理不是都一樣ㄇ
如果這邊不一樣 那這就不是我認同的教會
當然 在陪讀的過程中
我自己的信仰和聖公會是相同的(不需要驚訝)
不過 在討論到一些議題的細節時
我發現 我對於一些觀念頗「執著」
相較之下 聖公會都覺得「可以」
當然 我也覺得有觀念上可以講得更開放一點
但是 我卻覺得應該實行更謹慎一點

最有趣 也讓我最震撼的 大概就是「成聖觀」
在我印象中 聖公會不是一個強調「成聖」的教會
PS聽起來有點尖銳 不過 有一些信徒的行徑 是有點讓我感冒
但是 也不能因為一些人打翻一艘船
當我們討論到「因信稱義」與「因信成義」時
真的是大大分歧
我完全堅持稱義觀 而非成義觀
另一位信徒 蠻強調成義觀的
所以 我們有一些爭辯
不過 在這過程中我重新思考一件事情
事實上 稱義與成義 不是我們所能判別的
而成義與稱義的關係 似乎只是在「修辭」上的差別
也就是說 這似乎無關乎「實在」
而是在其表達上 所帶出的「效果」
一個強調成義觀念的教會 似乎欲蓋彌彰罪對人的影響
但是 在稱義的脈絡中 卻時時提醒信徒與罪的關係
稱義也在此脈絡上 相較於成義更為掌握人性的黑暗面(甚至是真實面)
所以 前者往往會有軟弱的信徒與教會
而衛斯理當時也在聖公會的脈絡下 強調信徒靈性的恢復
也重新強調稱義、成聖的觀念
所以 我似乎為我自己在稱義與成義的掙扎上
取得一個我自認較好的平衡
更有趣的是....聖公會給予的回應:
「成聖觀真的重要嗎?」
恩 這是真的 真的重要嗎?
在聖公會的信徒手冊中 似乎不太討論這個問題
談人與罪的關係 不過 沒談人和罪「真實」的關係
我覺得很可惜
不過在此 與聖公會的對話 讓我對於稱義 成義有新的省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