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斯大主教訪港提醒以知性靈性牧養回應信徒需要

本報訊】威爾斯大主教巴利摩根(Barry Morgan)上月訪港,並出席在5月23日舉行的於教省牧師會,分享作為「眾僕之僕」的教省主教長,他對信仰及牧民的一些經驗與看法。

摩根大主教強調「信仰不能騷不到癢處,信仰需要回應實況」,指出信仰不是叫我們迴避現實,否定社會實況中所出現的問題和處境。相反,福音是關乎人的需要,牧者需要回應人在尋求上帝時所面對的實際困難,要以他們所身處的社會與教會作回應,並為此而祈禱。摩根大主教認為,每一位牧者都需要透過知性、靈性、牧養三方面去回應主的呼召,牧養主的羊。

終生尋問上帝

在知性方面,他認為「尋問上帝是一生的過程,信仰成長是終生的事」。因此,沒有人能誇口自己已經參透了一切有關上帝的知識,已經「掌握」了上帝。他引用奧古斯丁的說話:「若你以為有關於上帝的事,你已經參透了的話,他一定不是那位永恆的上帝。」他指出知性的尋問,源於上帝的愛與真理,是何等長、闊、高、深。「認識」上帝是一個沒有窮盡的追尋,透過閱讀、尋索,能認識上帝更深,反省信仰與自己的關係更多。

摩根大主教謂,因為上帝的無限,故知性的學習,並不是叫我們「規範」上帝。「信仰的吊詭之處,就是我們一方面需要理性去認識上帝,但理性並不能夠解釋上帝。」信仰是一個信心的跳躍,人以有限的知識與知性領域,在無限的上帝面前,只有信心的跳躍及上帝的恩典,才能使兩者的鴻溝得填平。正如愛一樣,人若不鼓起勇氣跨越信任的籬笆,放膽地去愛,就永遠嘗不到愛。
祈禱不需要假裝
除了知性的尋求,我們亦需要在靈性上與主相遇。通過祈禱,人能體驗上帝的臨在與親近,祈禱能使人忠誠地面對自己,當人為周遭所發生的事、身邊的人祈禱時,就更能洞察與他們的關係與張力。他認為,祈禱並不是向上帝讀台詞,只思量華麗的言辭與保持敬畏的態度。聖經告訴大家,祈禱就是對上帝傾吐心意的時刻,就如詩篇中詩人對上帝的失望、先知耶利米對上帝的埋怨,都提醒信徒祈禱要以誠以靈與上帝溝通。祈禱不需要假裝,卻需要以真性情、真面目,與主相交,與主相遇。

牧養方面,摩根大主教指出,上帝呼召人成為牧者,就是要他們牧養主的羊;把他們帶到上帝的國度裏,讓他們關心主的國度和天父所創造的世界。

知性、靈性、牧養 缺一不可

他提醒與會者,知性、靈性、牧養的裝備必需平衡,不能顧此失彼。一位只有知性、聖經知識的牧者,卻沒有靈性操練,不擅牧養,就不能圓滿實踐上帝對牧者的呼召。同樣,只懂牧養,而缺乏對上帝的知性與靈性的渴求與更新,亦會使牧者缺乏智慧與資源,而不能回應時代的變遷,讓信仰進入生活,融入生活。摩根大主教認為,牧者必須學懂適度平衡,明白知性、靈性與牧養,並不是割裂的關係,而是彼此相通,互為補足。

他認為「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我們的上帝」。對自身的信仰成長,要在這三方面不斷尋求,並學習平衡。由於每個人的信仰成長步伐不同,恩賜不同,故需要互相體諒、尊重彼此的不同;在上帝的引領中,行走上帝所指示的路。

最後,摩根大主教提醒每一位被上帝呼召的牧者:「聖職並不是滿足自己,讓自己得到榮耀,乃是叫我們能夠以心靈、以知性反省、以祈禱去侍奉上帝的教會,牧養他的羊」。

轉載自《教聲》第1944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