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所學程規劃

必修核心課程

文化研究概論 3學分
社會思想 必選3學分
方法論與文化批判理論 必選3學分
學術訓練研討課 3學分

說明:
1.文化研究概論:

這門課的設計將設法結合文化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在釐清文化研究作為一門學科的
定位之後,本門課將帶領學生閱讀經典文化理論,協助學生建立文化思考之理論基礎
,並且藉由與台灣的文化研究密切相關之議題,展開學術研究與本土文化的對話。一
年級必修。由本所教師共同設計,共同授課。

2.社會思想(Social Thoughts):

以「古典背景」(Backgrounds)、「當代議題」(Contemporary Issues)、
「當今思潮爭論」(Current Debates)等課程,分學期開授。


3 .方法論與文化批判理論:

文化批判理論是文化研究的必要思考工具。本所的課程設計以及研究發展將援引藝術
、文化、語言、歷史、社會、人類學等各種領域的批判理論與方法論,試圖尋求其中接
合處,並設法針對在地文化現象,重新進行理論建構的工作。這些文化批判理論與人
文社會學科方法論的課程規劃,將使研究生得以根據其文化批判理論的課程設計研究對
象,彈性結合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專業訓練之方法論。

專題:人文社會基礎學科之方法論──民族誌田野、歷史比較研究、詮釋學、符號學、
論述分析、敘事分析等。文化批判理論──精神分析,馬克斯主義,法蘭克福學派,女
性主義,性別理論,後殖民論述,多元文化論述,族群與國族主義,空間與社會理論,
藝術社會學等。


4 .學術專業訓練研討課(Professional Training Seminar):

以訓練學術基本技能──研究與教學──為宗旨,包括研究計畫撰寫、研究成果發表、
評論、討論與回應、教學觀摩、課程設計。同時也是安排校外學者演講,本所師生參與討論的場合。



選修學域

1. 「台灣文化研究」:

為了厚植本土知識社群的論述力量,面對台灣的社會與文化,進行具有歷史面向、文化
脈絡以及批判位置的反省,並重新思考有關全球化與現代性的問題。專題:台灣文化與
殖民現代性,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化與政策,台灣與中國的現代性與國族主義,台灣主體
性與認同的改變,台灣省籍與族群差異問題,台灣女性角色與性別論述在現代化過程中
之轉變,當代裝置藝術與社區意識,台灣流行文化,台灣消費文化與大眾文化,台灣原
住民藝術與文化,國家機器與文化政策之檢討,後現代狀況在台灣的定位,台灣在地化與全球
化的關係,當前科技與台灣文化的關連,台灣與亞太地區現代化的關連


2. 「文化政策與文化政治」:

探討文化政策與文化社會之關連、作用和影響,並特別著重於文化的社會與政治面向,
以及社會政策和政治經濟發展中,與文化、藝術、媒體密切關聯的課題。研究取徑包含:
(A)一般認知的,最基本的內部文化社會資源的分配與管理操作技術;
(B)對於文化社會政策的形成和作用,與外在政治經濟環境之間的辯證關係之比較研究;
(C)更廣泛的文化與政治社會意識在不同社會與歷史時期中產生的辯證作用之理論性探討。
專題:文化研究與文化政策、公共藝術私有化,文化資本與文化勞動,全球化與後殖民性,
社區總體營造思想,都市文化與地方振興運動,文化工業理論,文化經濟學,性別與文化政治
,文化多元與文化認同,文化外交與國際關係,國際文化統治與世界遺產,地方文化生產的全球
情境,傳播科技與社會,大眾媒體與流行文化,文化與傳播,網路空間與網路社群,媒介全球化
對台灣媒體本土化之衝擊,重新思考傳播法規政策之方向及媒體現狀


3. 「視覺文化」:

透過對於視覺文化具有批判的詮釋工作,進行探討攝影、電影、紀錄片、城市空間、
服裝設計、廣告圖像等文化形式背後隱藏的文化邏輯與意識形態。專題:視覺人類學﹐
視覺社會學,觀光與視覺消費,日常生活之文化意義,城市文化與生活風格,視覺空間的
文化與衝突,電影、紀錄片與攝影中的敘述策略與權力位置,視覺文本背後的論述構成,
圖像中隱藏的種族、性別、階級與殖民處境,觀看中的意識形態架構或是政治運作


4. 「多元文化論述」:

探討階級、族群、邊緣與弱勢團體的多元文化與文化差異。專題:性別議題,酷兒論述,
同志研究,性工作權論述,烙印/污名與異己論述,底層社會研究,原住民議題,亞太地區
的後殖民情境﹐離散華人社群的認同問題,第三世界弱勢族群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