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廷頓與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裡面
「與命運有約 印度的文化全球化經驗」 by司利尼娃
裡面討論到 當今的印度面臨全球化問題
.....台灣 也一樣
~~近年 把台灣跟印度拿來比較 變成一種趨勢?
不過 我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
的確 也是想到台灣經驗!!

面臨全球進入一片全球化的趨勢
ps.全球化不一定是西化
印度更把握住「文化輸出」
瑜珈、冥想、密宗....一陣全球流行
相對的 麥當勞 啃得雞也不斷向印度進入

然而
印度的種族、宗教複雜
他們面對異文化的「包容」、「視而不見」
以及對於固有文化的「堅持」
麥當勞一直無法打入他們的市場
因為 無法透過標準化、均質化的方式 讓印度人接受
印度人向來也不「崇拜」均質、標準
因為 他們的傳統 就是「多元」
也因此 大型的多國企業 都面臨無法「彈性改變」的問題
柏格的「神聖的消費」sacramental consumption也不適用
因為印度已經生活在多元化的民主中
並不會賦予食物具有自由、民主、人權的文化意義

我可以說 印度創造一套他們獨有的文化邏輯
那套邏輯是「不管放什麼東西進去 都不會衝突的東西」
他本身是個文化的規範
但是 又不具有排斥性........
ps.整個很「厲害」
他也找到「賽叭叭」這個宗教組織作為分析點
這賽叭叭 完全融了五大宗教
他莫名其妙的把宗教混在一起
讓信徒可以同時具有賽叭叭與基督徒的認同
ps.身為基督徒認為這事情 極度荒謬
此外
透過全球遠距離的組織信仰
維持明確的地方傳統
卻又結合全球的信徒團體
更妙的是....
全球各地的組織沒有中央管理機構
我覺得 因為缺乏中央管理的機構
在面對異文化的差異 更是具有極大的容忍

最後........提到3點重點
1.一個文明、國家想成為輸出文化
必須發展文化自覺 瞭解自己具有輸出文化的能力
也要檢討自己與其他文明的關係
2.輸出文化的過程面臨很多主導因素
包括經濟、政治、科技 美學等
3.所有文化輸出國不一定平等
因此會產生不同層次的文化輸出國

......................
就我認為 正在席捲的全球化風潮
如果 不試圖讓自己「特殊化」 那還有生存的餘地、價值嗎?
當台灣的文化可以在美國找到
台灣 還有文化的價值嗎?
印度一樣面對技術、物質的輸入
但是 在精神、在生活社會上 卻是輸出的
他們不用害怕 10年後的印度被全球均質、夷平
因為 他們永遠可以創造出「異於其他文化」的文化
即便 各種不同的價值觀進入印度社會
試問....台灣的文化?
或許 什麼是台灣文化 還得與中國[中華]文化去辯證、討論
但是 台灣「總有」一個屬於這裡的東西

台灣的產業在做什麼?
只是面對技術物質的傾銷
然後 不斷抱怨被捲入全球化的風暴之中
甚至 更愚昧的是......
指責任何一位進出麥當勞的年輕人
說其崇尚美國
這些問題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 如何在台灣的文化貿易上 找到新的「貿易順差」?
我可以確定的是......
我們無法改變美國文化進入台灣
但是 我們可以改變的是.....
我們可以讓美國充斥台灣文化

我今天看報紙 看到加拿大成功引進台灣燈節的報導
因為這個充斥台灣文化的活動
一個溫哥華的小鎮.....
單日營業額達到平常的單月營業額
這就是「文化產業」
台灣 可曾找回屬於自己的一份獨有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