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龍應台:文化假拜拜 一片塑膠花海

【中國時報95年3月13日記者潘國正/竹市報導】

「現在的文化和節慶文化現象,談不上文化的大拜拜,而是文化的假拜拜!」
清華大學教授、前台北市文化局長龍應台表示,文化政策需要長期經營,若淪
為只求短線利益的政治服務時,結果就是大家看到文化節慶呈現出一片「塑膠
花海」的面貌。

目前在清華大學授課,開「文化政策」課程的龍應台,三年來沒有對台灣的文
化現象發言,看到本報推出節慶文化大拜拜的專題討論時,她認為,這種討論
早該出現,雖然晚了很多年,但是終於被討論了,以「文化大拜拜」形容台灣
各地出現動輒百萬、千萬預算堆積出來的節慶文化。龍應台教授認為,其實這
些還談不上「文化大拜拜」,因為拜拜還是從自己的傳統、文化、民俗中「長
」出來的東西,現在看到的文化節慶活動主題和內容,大半與自己的土壤無關
。精確的說,這是「文化假拜拜」的現象。

跟著媚俗 忽視在地文化內涵

例如有的縣市舉辦元宵燈節,以史努比作為燈會主題。她疑惑的反問,史努比
和該縣市有什麼關係?史努比和燈會又有什麼關係?她說,「這就是移植自外
來的文化元素、強硬插入的主題,是嫁接的、沒有根的,也許有一時的熱鬧,
但只有曇花一現,沒有在地性,就無從形成文化。」

類似這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全台各地的節慶文化活動中。龍教授直指,台灣
各個城市舉辦的節慶文化活動,大半是「塑膠花」式的形式和內容,忽視自己
存在的文化元素,汲汲營營的移植外來文化元素,或截取淺薄時髦的元素,作
為節慶文化活動,跟著熱鬧和媚俗,自無從產生具有在地性的文化內涵。

文化節慶活動極具盛名的歐洲各個城市,都有很長的歷史,不論是德國的啤酒
節、西班牙的奔牛節,甚至是日本的小城鎮的祭典活動,節慶主題都是取自於
自己的土壤、民俗,或依據春夏秋冬節氣所產生的生活韻律、或是長遠的宗教
、歷史和美學所延伸出來的文化元素。

「我們卻都把自己的東西放在一邊,缺乏關照和經營。然後由上而下的政策,
經營出假造的、與土地無關的文化節慶,這就好像買一萬朵塑膠花插在土壤上
,形成一個假的、塑膠花海式的節慶面貌。」龍應台不客氣地批評說。

她說,在自己的文化土壤中找出元素,以現代美學進行經營和灌溉,應該就可
以提昇境界,成為有內涵的文化節慶主題。但是,從目前台灣的城市節慶看來
,似乎很難。他反問,這麼難嗎?

目前的結構上出現兩個問題,一是資源的錯用。她認為,文建會是政策機構,
應該在政策上扮演指導性的角色,應該在配套上建構好的環境。例如人民美學
素養的提升、文化經營人才的培養和社區自主能力的提升,甚至是檢視各種說
法是否對文化發展產生障礙等政策性的決策,文建會本身根本不宜也不應辦活
動,不論辦得好不好。

像最近行政院長蘇貞昌宣佈要成立國家電影文化中心,就讓龍應台不以為然。
她說,「這種搭李安便車的思維,追逐新聞焦點所做的由上而下的決策,根本
是資源的錯用。興建一個幾十億的電影文化中心,就能挽救國片嗎?國片的問
題是產業結構和大環境使然,不是花大錢興建一幢建築物就能解決的,資源的
錯用莫此為甚。」

其次是公器被私用。台灣的政治人物都有任期,都為了要選票而不擇手段。她
說,當文化為政治服務、文化被政治操作的結果,文化活動就淪為政治人物的
化妝品,成為經營選票的道具,公共資源就被扭曲、被私有化,於是出現我們
看到的「塑膠花海」奇景。

文化政治衝突 哪能短線操作

她說,基本上當前的文化和政治是衝突的,前者需要長期經營,政治卻是短線
操作。他更認為文化單位的官員,應該是有文化概念和知識的官員出任常任官
,如此才可能就國家或城市規劃出三十年的長期文化政策。以現在的環境來看
,各縣市的文化局長都要滿足民選首長短期利益,就談不上清楚的遠景和明確
的方向,更談不上我們要給十五歲的孩子什麼樣的文化養分。

她說,當前的台灣文學問題,存在著不等邊三角形的困境,政府這一邊獨大;
扮演守望環境的媒體,因為財政因素承接政府的案子,置入性行銷就是一例;
而民間批判的力量,也為了生存問題而弱化,沒有聲音,也成為共犯結構的一
員。
當掌握資源者缺乏文化政策,意識型態嚴重干擾文化政策,監督的力量又成為
共犯結構時,要談文化的理想和實踐,就遙遠了。龍應台感慨的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ahwist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