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vs.賞味:飲食文化與全球化
Fast Food and Slow Food: Culinary Culture in the Face of Globalization
92學年度第1學期 (Fall 2003)
上課時間:星期四上午9~12點
教室:人社二館106室
二十世紀末,「文化」的觀念已經擴大為包括藝術、法律、經濟、政治、社會組織等,也超越了任何意識型態的運動,近數十年來的趨勢是「回到感官」(back to the senses),以人類學、社會學和考古學探索文化的傳統與變遷,其中尤以飲食文化最受矚目。本課程將探討飲食文化如何受科技、市場、政策的影響,使得像麥當勞、台鐵便當等速食產品廣受歡迎,成為美、臺成功的文化產業;另一方面,也將討論對抗速食文化潮流的「賞味」文化,看它如何分別從官方和民間層級發動,如以歐盟為首的「歐洲食物計畫」(European Food Project)、泰國政府推動的泰食全球化、以及遍佈全球的「慢食運動」(Slow Food Movement),紛紛強調地方/區域的特色,主張保有「美食」的樂趣,成為另類的全球化(alternative globalization)。所涵蓋的議題有飲食與健康、文化認同、食物的產銷模式、何種食物可以成為世界遺產等。評分方式:課堂報告(影評)30%、書評30%、期末報告40%。
第1週(9/11) 中秋節放假
第2-3週(9/18, 25) 「速食與賞味」課程簡介與研究方法
關鍵字:slow food、taste education、The University of the Science of Gastronomy, European Academy of Taste
新井一二三。〈緩慢生活〉。《中國時報》,民92年8月3日。
龍岩。〈慢慢吃,好好吃〉。《人民日報》,2001年7月27日。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20/22/class002000005/hwz159787.htm
蝸牛。〈吃出健康,活出在地產業〉〈德國呂貝克城的品味方舟歡宴圖〉。《青芽兒》創刊號(2003年6月):30-39。
巴魯。〈我們要綠金:古巴綠色農業的故事〉。《青芽兒》2(2003年7月):28-39。
Slow Food Movement 請參考 http://www.slowfood.com/
Smith, Jeffrey. “EU Rules Leave a Bad Taste in Italians’ Mouths.” http://www.geocities.com/eerstnl/news/italyfood.html
黃建育。〈麥當勞控告義大利美食家毀謗〉。《中國時報》(民92年5月)。
Sidney W. Mintz. “The Changing Place of Soybeans and Soyfoods in U.S. Culinary and Economic Life.” 《第七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基金會,2002。165-177。
逯耀東。〈再論牛肉麵〉、〈還論牛肉麵〉。《度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台北:東大,2001。194-201。
第4-5週(10/2, 9) 中華美食的發揚與顛覆
Jacqueline M. Newman. “Chinese Food: Changes for Eaters and Eateries.” 《第七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基金會,2002。13-35。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下冊。台北:田園城市,2002。
葛浩文。〈禁臠〉。《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林水福、焦桐編。台北:時報文化,1999。418-442。
南方朔。〈吃鯨鯊〉。《科學人》(2003年8月):55-61。
第6-7週(10/16, 23) 感官與文化
關鍵字:「色香味」感官次序、秀色可餐
Classen, Cosntance. Worlds of Sense: Exploring the Senses in History and Across Cultures. London: Routledge, 1993. 1-11, 50-76.
王道環。〈欲窮千里目〉。《科學人》(2003年8月):26。
南方朔。〈饗宴禮儀和文學的對話〉。《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林水福、焦桐編。台北:時報文化,1999。8-18。
龔鵬程。〈飲饌社會學〉。《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林水福、焦桐編。台北:時報文化,1999。128-148。
第8週(10/30)食物與國族主體;電影:《飲食男女》
關鍵字:族裔文本、民族誌文本、自我民族誌書寫 (autoethnography)、誘惑性電影機制、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
陳淑卿。〈食物、性別與城市:《飲食男女》的都會民族誌〉。《世紀中國》(http://www.cc.org.cn), 2001。
沈曉茵。〈果肉的美好:東西電影中的飲食呈現〉。《中外文學》31.3(民91年8月):58-68。
胡錦媛。〈食色經濟學:焦桐《完全壯陽食譜》〉。《中外文學》31.3(民91年8月):9-26。
Jeannie Martin. “Translated Space/ Translated Identity: landscapes of Chinese Food in a Sydney Street.” 《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基金會,2000。211-245。
胡晴舫。〈棕色的巴黎〉。《中國時報》(民91年)。
第9週(11/6)課堂報告(從圖書館視聽中心的VOD中選一或數片電影,寫成影評一篇,須應用前幾週討論過的理論,並在此週做口頭報告。)
第10-11週(11/13, 20) 飲食的政治經濟學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台灣之社會經濟變遷》。台北:聯經,1997。
瞿海良。〈梅花鹿的故事〉。《大自然的賞賜:台灣原住民之飲食文化》。台北:文建會,1997。23-25。
Ritzer, George. 林祐聖譯。《社會的麥當勞化》。台北:弘智,2002。
Ziegler, Mel, Bill Rosenzweig and Patrcia Ziegler.賴慈芸譯。《茶葉共和國:重現創意商業化的過程》。台北:時報,1994。
以下列 Fresh叢書選一本精讀,提出內容摘要與讀後心得(至少5頁),12/4寄給老師。
Browning, Frank. 秦於理譯。《蘋果:誘惑與背叛──從伊甸園到現代果園》。台北:藍鯨,2000。
Kurlansky, Mark.《鹽:人與自然的動人交會》。台北:藍鯨,2000。
Coe, Sophie D and Michael D. Coe. 《巧克力:從土法煉製的馬雅冷飲幻化成甜蜜的愛情信物》。台北:藍鯨,2000。
Rosenblum, Mort.《橄欖:點亮地中海文明的聖物》。台北:藍鯨,2000。
Smith, Andrew F.《蕃茄:傳說中的毒藥,新世界的魔幻美食》。台北:藍鯨,2000。
Zuckerman, Larry.《馬鈴薯:改變歷史的貧民美饌》。台北:藍鯨,2000。
Schivelbusch, Wolfgang. 《味覺樂園:看香料、咖啡、煙草、酒如何創造人間的私密天堂》。台北:藍鯨,2001。
Mintz, Sidney W. 《吃: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帶》。台北:藍鯨,2001。
Pavord, Anna. 《鬱金香:逐名利者因它傾家蕩產,清雅之士為它沈醉痴迷的「時代之花」》。台北:藍鯨,2003。
Stewart, Chris. 《吉他、羊奶、天堂:在安達魯西亞上演的荒謬喜劇》。台北:藍鯨,2001。
第12-14週(11/ 27, 12/4, 12/11)西方飲食文化史;邱德亮老師演講
邱德亮。〈品味的問題意識化(古典時期)〉。2003/5/21於交大社文所演講書面稿。
Flandrin, Jean-Louis and Massimo Montanari, eds. Food: A Culinary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99.(讀本部分)
第15-16週(12/18, 25) 生活美學;電影:《危險關係》(Dangerous Liaisons);何乏筆老師演講
關鍵字:飲食的「主體」、「主體化」、「過度與節制」
何乏筆。〈精微之身體:從批判理論到身體現象學〉。《哲學雜誌》29(1999夏季號):162-175。
何乏筆。〈自我發現與自我創造:關於哈道特和傅柯修養論之差異〉。《後學新論》,黃瑞祺主編。台北:左岸文化,2003。47-73。
何乏筆。〈從性史到修養史:論傅柯《性史》第二卷中的四元架構〉。《後學新論》,黃瑞祺主編。台北:左岸文化,2003。74-107。
第17週(1/1)元旦放假
第18週(1/8) 綜合討論;期末報告大綱
期末報告(電子檔)繳交日期:1月28日
參考書目:
《中外文學──飲食文學專輯》31.3(民91年8月)。
林乃燊。《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台北:商務,1994.
林水福、焦桐編。《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99。
陳淑卿。〈食物、性別與城市:《飲食男女》的都會民族誌〉。《世紀中國》(http://www.cc.org.cn), 2001。
逯耀東。《度大能容──中國飲食文化散記》。台北:東大,2001。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上、下冊。台北:田園城市,2002。
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台北:時報,1999。
瞿海良。《大自然的賞賜:台灣原住民之飲食文化》。台北:文建會,1997。
Bataille, Georges. The Accursed Share: an Essay on Gneral Economy Vol. 1: Consumption. New York: Zone Books, 1988.
__________. “The Notion of Expenditure.” Visions of Excess: Selected Writings, 1927-39. Trans. Allan Stoekl, Carl R. Lovitt and Donald M. Leslie, J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9. 116-29.
Browning, Frank. 秦於理譯。《蘋果:誘惑與背叛──從伊甸園到現代果園》。台北:藍鯨,2000。
Classen, Cosntance. Worlds of Sense: Exploring the Senses in History and Across Cultures. London: Routledge, 1993.
Du Gay, Paul and Michael Pryke, eds. Cultural Economy: Cultural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Life. London: Sage, 2002.
Flandrin, Jean-Louis and Massimo Montanari, eds. Food: A Culinary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Comumbia University, 1999.
A Taste of Italy /A treasury of favorite Italian foods by the Renowned Authority on Classic Italian Cooking /Giuliano Bugialli/A treasury of favorite Italian foods by the Renowned Authority on Classic Italian Cooking. Videocraft Classics/c1990
Germov, John and Laura Williams, eds. A Sociology of Food and Nutrition: the Social Appetit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Mauss, Marcel. The Gift: Forms and Functions for Exchange in Archaic Societies. Trans. Ian Cunnison. London: Cohen & West, 1970.
Murcott, Anne. The Sociology of Food and Eating: Essays on the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Food.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Gower, 1983.
Mennell, Stephen, Anne Murcott and Anneke H. van Otterloo. The Sociology of Food: Eating, Diet and Culture. London: Sage, 1992.
Marshall Sahlins <食物作為象徵符碼>《文化與社會》129-142
Yue, Gang. The Mouth That Begs: Hunger, Cannibalism, and the Politics of Eating in Modern China.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9.
電影 for VOD:
《花樣年華》(2000)、《飲食男女》(1994)、《青少年哪吒》(1992)、《愛情萬歲》(1994)、《你那邊幾點》(2001)、《喜宴》(1993)、《少女小漁》(1995)、《芭比的盛宴》(1987)、《濃情巧克力》(2000)、《巧克力情人》(1992)、《廚師、大盜、太太和情人》(1989)、 《我的希臘婚禮》(2002)、《致命的吸引力》(1988)《油炸綠蕃茄》(1982)
- Nov 17 Mon 2008 17:04
速食vs.賞味:飲食文化與全球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